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
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文明、“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科學防災減災等領域應用廣泛,為國家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但是,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需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的壁壘,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數據的融合共享,構建“最強大腦”,才能使遙感技術得到深度應用,讓衛星“天眼”更顯神通。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一顆顆遙感衛星接連升空。近年來,遙感衛星對地觀測技術廣泛應用于氣象、海洋、測繪、環境監測等領域,成為預報、評估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利器,每年可挽回自然災害損失數百億美元。
要讓衛星遙感“天眼”發揮更大作用,多源遙感數據融合是發展趨勢。然而,我國衛星遙感信息缺乏互聯互通,制約了遙感技術的深度應用。如何打破行業壁壘,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七成衛星影像已國產化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由于我國缺少可靠遙感數據源,甚至出現多個部門同時購買相同國外遙感數據的現象。”近日,在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中國氣象學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主辦的“遙感應用技術論壇”上,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宋超智說。
過去,由于我國缺少自主遙感衛星,數據主要靠從國外購買。隨著需求增加,當時國內出現了許多國外衛星代理公司。購買一幅遙感影像多則3萬多元,平均也要1萬元左右,而且數據無法自主可控。我國每年花在購買國外遙感影像方面的費用不計其數,甚至還有很多是重復購買,浪費了大量資金。
10年后的今天,通過不斷創新和攻關,我國遙感數據源得到了極大豐富,衛星影像高精度無地面控制精確處理等技術也取得了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龔建雅介紹,我國光學遙感衛星應用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外測圖、土地調查、變化監測、國家災害應急和國防安全等重大需求,衛星影像的國產化率已經從十幾年前的10%,提高到了現在的70%以上。
近年來,我國遙感數據源獲取能力大大提高。僅今年就有多顆遙感衛星接連升空。1月份,高景一號03和04星、吉林一號07和08星;3月份,高分一號02、03和04星;4月份,珠海一號02組共5顆星;5月份至7月份,高分5號、6號和11號。
實際上,遙感衛星家族也在不斷擴大。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許小峰介紹,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氣象、海洋、高分、資源、環境等對地遙感觀測衛星系列,商業遙感衛星系列也發展得非常快。其中,我國風云氣象衛星作為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的重要成員,已成功發射了17顆,目前有8顆在軌運行,且每個衛星都獲得了大量遙感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國內市場上國外衛星數據價格大幅降低,分辨率低于2米的衛星數據已基本退出市場。
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共享
目前,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遙感衛星提供智慧力量,各行業的遙感應用需求旺盛。在生態文明、“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科學防災減災等領域,都需要遙感技術和數據支撐。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區域多沙漠、海洋、高原、山地,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情、沙塵暴等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遙感衛星可對這些區域開展全天候、立體化觀測,清晰地捕捉災害變化。許小峰表示,目前中國風云二號H星已定位于東經79度印度洋赤道上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氣象遙感監測服務,但深層次的大氣、陸地、海洋遙感服務產品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研發。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中占比最大的災種,遙感技術可提供大范圍、高時效、直觀精確的各類產品,為氣象監測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態文明建設也迫切需要精細化的遙感服務,精準監測植被變化、地表溫度、霧霾、沙塵、干旱、火情、水情等。
許小峰告訴記者,目前衛星遙感亟待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信息共享、互聯互通;二是深度開發應用。當前,我國衛星遙感數據分散在氣象、海洋、環境、減災、測繪、地震等各個部門,如果能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才能得到更好的應用。
衛星遙感信息應用遠不止對衛星云圖“看圖識字”,通過數值計算、定性定量分析等手段,還可以發現和識別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例如,著名的歐洲數值天氣預報中心通過對信息有效整合處理,數值預報水平位居全球第一。
“一定要打破信息互聯互通壁壘,將分散的遙感數據轉換為各行業、各部門、每個科技人員都能方便獲取和使用的數據信息,實現多星多源多種遙感數據融合共享。”許小峰說。
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
由于核心元器件受制于國外,我國遙感衛星定位精度曾長期停留在300米左右。“經過20年發展,目前影像空間分辨率已達到1米至0.5米。”龔建雅說。但在無地面控制情況下,高程精度還沒有解決,只能做到300米;在有地面控制情況下,精度也比國外差1至2個數量級。
龔建雅率領研究團隊借助資源三號衛星開展遙感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在無控制點國外測圖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分辨率遙感信息要素提取方面,采用機器學習技術,提取率達到98%,與手工作業相當。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遙感應用技術自主創新還存在不足。”許小峰表示,在這一領域,目前我們較多地采用了歐美技術方案。雖然國家衛星中心針對風云三號和風云四號氣象衛星資料開發了SMART和SWAP氣象應用專業軟件,航天宏圖公司也開發了遙感圖像處理國產通用軟件PIE,但面對日益增長的各類需求還遠遠不夠。
宋超智說,我們要全力提升影像處理的實時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打造有效利用遙感數據資源的核心技術和軟件平臺,把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全面拓展遙感技術在關系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的應用。
據透露,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遙感應用工作,近日正在整合原一部三局的3支遙感隊伍,開始籌建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
更多相關
如何使用RTK測量兩個未知點之間的空間距離?
如何使用RTK測量兩個未知點之間的空間距離?使用RTK測量兩個未知點之間的空間距離通常涉及以下步驟:1.設備準備:-準備一臺配備了RTK功能的GPS接收器,例如無人機、地面接收機或車輛上的接收機。...
千尋位置獲兩大關鍵認證,今年為L3級自動駕駛量產汽車提供服務
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千尋位置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與服務能力,再次獲得權威機構的認可! 就在昨天,國際公認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GS”),為千尋位置頒發了IEC6...
精密三角高程在長距離一等跨河水準測量中的應用
通過分析長距離跨河水準測量的高差計算模型,針對三角高程測量中各精度影響因素制定合理的施測方案,并通過工程實例予以可行性驗證。結果表明:采用高精度儀器、特制的覘燈,并遵循科學的觀測方法,能夠有效減...
徠卡全站儀常見故障及維修點查詢
徠卡全站儀常見故障及徠卡全站儀維修點查詢指南1.電源系統故障無法開機:檢查電池電量是否充足,確認電池觸點清潔無氧化。若使用外接電源,檢查電源適配器是否正常工作。電池續航時間短:可能是電池老化導致,建...
當中國測繪遇上非洲水電站-測量儀器變的大有作為
飛機到達科特迪瓦共和國首都機場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這是一個非洲國家,緯度7°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8°,這已經是北京5月的最高氣溫了。這里沒有四季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高溫濕潤是這個國家氣候的...
千尋移動華測CORS賬號的覆蓋范圍查詢入口匯總
我們在項目工地用RTK賬號作業時,不確定您的地址CORS賬號服務是否覆蓋?CORS賬號服務通常涉及到實時或連續的高精度定位服務,這類服務往往用于在特定地理區域內進行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測量工作。COR...
建筑立面測量利器-魔星MT20i全站儀
概述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速,越來越多高層建筑拔地而起,部分老舊建筑需要修繕整改。為了更好的保證城市建筑風貌的美觀和統一,做好建筑立面測繪,提供準確的數據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全新的魔星MT20i全...
縱橫大鵬CW-100無人機:垂直起降的工業利器
縱橫大鵬CW-100無人機:垂直起降的工業級利器 縱橫大鵬CW-100無人機,是由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大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系統。它不僅是...